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江苏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省在绿色建筑方面的进展令人瞩目。以下数据就体现了这一成果: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达到5416个、占全国比例超过百分之十;引导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从65%提升至75%,累计的节能建筑面积达到了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6%;共有8个项目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占比高达16%。江苏省累计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南京丁家庄保障房和南京园博园这两个项目上,江苏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成就的数字更为直观。一串串令人欣慰的数字背后,是一排排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它们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让绿色宜居环境成为现实。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运用5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打造了绿色校园和海绵校园。同时,将绿色设计理念和绿色建设实践融入专业教材之中,使学校成为了现场教学的基地。南京丁家庄保障房,作为全国第一个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项目,不仅集成运用了装配式建筑、海绵型社区BIM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还实施了多种绿色低碳实践的保障性住房大型住宅片区。
南京园博园则倾尽全力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对开山采石遗留的宕口进行景观重塑,将矿坑变为公园,化宕口为花园。其中,“未来花园”的设计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通过现代技术结构塑造了矿坑上的“云海”,下方利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构建出五彩斑斓的开放式生态花园,营造出奇妙的绿色意境。
在加强新建建筑绿色发展的同时,江苏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在推进旧校区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过程中,建成了一批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项目。南京白鹭新村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同步实施了住宅绿色化改造,改造后达到了5%的节能标准,得到了98%以上住户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溧水区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在大力推动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动绿色农房和绿色村庄建设。该中心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由四栋装配式建筑组合而成,采用了太阳能光伏、轻型钢结构预制装配技术、分布式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综合节能率达到9.6%。
在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江苏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统筹“蓝色”“绿色”“灰色”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培育打造了一批省级海绵示范项目。如镇江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通过生态水系建设,将8个公园和核心湖、瑞湖水系串联起来,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排水沟、湿地和种植带等绿色处理方法,有效减少了暴雨径流,并改善了地表水水质。
总之,江苏省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不断努力,彰显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优秀项目涌现,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力量。